侦探故事里的神探们个个都很神奇,一眼就能看穿案件的真相。他们为何这么厉害?其实,都是科学知识在帮忙。不信?来看看科学家们是如何破解疑案的吧。
(相关资料图)
物理学家让子弹飞
近日,美国著名音乐制作人菲尔·斯佩克特因涉嫌谋杀而判处有期徒刑18年。也许你会感到愤怒,谋杀罪的判罚怎么可以如此仁慈?但事实上,这已经是斯佩克特第二次因这起案件走上法庭,在2009年的第一次审判中,他甚至被宣判无罪。而在第二次审判中,因为有了“关键性的间接证据”,斯佩克特才因“疑似”或“过失”杀人而被判刑。这一关键证据正是由一位物理学家提供的。
2009年,女演员拉娜·克拉克森被发现死于斯佩克特在美国加州豪宅中,死因是嘴部被近距离枪击。案发现场、作案动机和杀人凶器都指向了斯佩克特,警方也没有找到更可疑的嫌疑人,斯佩克特看似无处可逃了。可是,在法庭上,斯佩克特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疑点:如果斯佩克特是凶手,他持着手枪向克拉克森的嘴部开枪,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他的西装外套上应该溅上一大摊血,可实际上他的外套上只粘有少量血滴,这怎么可能呢?
如果这是影视剧,编剧也许能想出许多神奇的作案方法,但这是现实。在经过细致的现场侦查后,警方确认女演员死于近距离的枪击,且必定是凶手当面给了一枪,因此检方给不出为何斯佩克特没有被溅上更多血液的解释,法庭只好宣判斯佩克特无罪。如果斯佩克特真的是凶手,他为何没有溅上大量血液呢?他真的无罪吗?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物理学家亚历山大·亚林对此产生了疑问和兴趣,他想知道,近距离中弹时人的血液是如何飞溅的,凶手是否有方法可以避免被溅上大摊血液。于是,亚林和他的同事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开枪过程,研究人体中弹后血液飞溅的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从枪口刹那间释放出的高速气体会引发一系列的湍流旋涡环,被害人喷出的鲜血会在旋涡中旋转,最终导致一种被称为“血液回溅”的现象,即本应该喷向凶手的血液反向飞溅回受害人身上。此时,如果凶手站在某个位置或特定的角度,就可以做到不被溅上血液,从而保持干净。据此,亚林认为,这足以解释斯佩克特的辩护律师提出的质疑,也表明斯佩克特的嫌疑不能完全洗清,他仍然可能是杀害克拉克森的凶手。
在收到亚林提供的证据后,检方再次提起了公诉,这次法庭采纳了亚林的证据,但因为不是直接证据,法庭按过失杀人罪判处了斯佩克特18年有期徒刑。给警方帮了这样一个大忙让亚林等人十分振奋,他们计划继续调查血液喷溅的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发现,改变不同的变量,血液喷溅的情况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准备调整脸型、性别、年龄甚至天气等变量,继续研究不同类型的伤口喷溅血液的情况,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案件提供帮助。
数据专家用数据缉凶
在成为数据专家前,托马斯·哈格罗夫是一位社会新闻记者,在他长达37年的记者生涯中,他报道过形形色色的刑事案件,这些穷凶极恶的犯人让哈格罗夫深恶痛绝。于是,哈格罗夫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警方尽快抓住这些犯人,他运用的方法就是大数据分析。
哈格罗夫想,那些连续犯案的犯人是否具有什么共同特征呢?比如,他们是怎么挑选受害者的?这种挑选标准是否泄露了犯人的住址、身份和经历等信息?能不能制定一种程序,自动分析犯人的挑选标准,从中获知犯人的信息?
哈格罗夫收集了美国一起著名案件——绿河连环杀人案的犯罪信息,该案凶手从1980年代开始,就陆续在西雅图谋杀了48名女性,并将尸体抛弃在格林河边,犯罪规律明显,且凶手已经捉拿归案。哈格罗夫将这些数据整合进程序里,让电脑进行机器学习,最终设计出一套程序,只要将受害人性别、年龄、案发地和作案手法这4个特征输入程序,就可以总结出罪犯可能的所在地或下一次案发地。
2010年,哈格罗夫注意到,在美国印第安州的格里县出现了红色警告。程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从1980年到2008年的二十多年间,该地区共发生了14起杀人案,被害人拥有几个共同特征:女性,20~50岁,被掐死,且尸体均在空房内被发现。由此程序给出警告,该地很可能将发生新的命案。哈格罗夫将这个信息告知警方,可惜由于没有更多证据,这个信息没有被警方采纳。
4年后,哈格罗夫的预言应验了——格里县的隔壁镇区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位19岁的少女被掐死在一个旅馆的空房间里。后来,警察抓到了凶手达伦·范恩,范恩对罪行供认不讳,他还得意地承认了过往的罪行。原来他从1990年就开始作案,曾掐死另外6名女性,并将她们的尸体藏匿在一处被废弃的建筑物里。
此时,警方才惊觉,哈格罗夫的预言竟然惊人得准确!如果能好好利用哈格罗夫提供的信息,不仅可以加快案件的侦破过程,甚至可以避免惨案的再次发生。现在,哈格罗夫的工作越来越得到警方的重视,他甚至开始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合作,共同开发犯罪信息数据库,帮助警察预测犯罪,让所有罪犯无所遁形。
化学家开发新装备
我们对化学家破案并不陌生,在许多影视剧中,死于毒物的人常常可以用化学知识找出毒物乃至真凶,在现实生活中,化学知识也是法医必备的知识。可是,你知道吗?除了毒物,化学家们现在需要了解的知识更多了,他们能为案件提供的帮助也增加了。
痕迹鉴识学是刑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从犯罪现场遗留的土壤或灰烬,推测出犯人的居住地或往来地,将有利于缩小搜查圈甚至锁定犯人。但是,生活毕竟不是小说,没有人能像福尔摩斯那样,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脚印上夹杂的土壤就能推断出犯人的来处。不过,在化学家和计算机的帮助下,这个方法现在可以发挥出威力了。
如果警察给澳大利亚地球科学组织的地球化学家帕特里斯·卡瑞特一份土壤样品,他可以在几分钟内给出这份土壤的来源地,准确率能达到90%。这当然不是靠他的记忆,而是强大的土壤数据库。
为了建立这个数据库,当地调查人员首先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土壤构成。2017年,卡瑞特带领他的小组从澳大利亚堪培拉北部的周边地区收集了268份表层土壤样本,每平方千米一份。然后,从这些样本中随机抽取三份,让调查员运用各种方法,弄清楚每个样本来自哪块采集区。
在所有用于分析土壤的技术中,最能预测样本所属位置的两种技术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磁感应强度检测法。前者揭示了粘土矿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水合矿物的存在,后者则显示了磁性矿物的存在。仅凭这两种方法,研究小组就能准确地预测出土壤盲样来自哪个区域。
不过,在检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两种方法在检测极特殊、不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时,研究人员还可以运用一些辅助方法来帮助锁定区域,比如X射线荧光法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等。运用辅助方法排除不可能区域后,取样位置也会更加准确。
在确定了样本来源后,调查小组就可以将特定区域中的土壤特征信息输入数据库了,这样下次再拿到相同的土壤样本,只要将数据库要求的土壤信息输入进去,马上就能得出样本的所在地。在刑事案件中,这也许就是犯人的所在地。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土壤数据库,可以用来比较土壤和灰尘样本。警方甚至不需要将案发现场的土壤带回检测室,只要现场检测土壤信息,将这些信息告知检测人员即可。土壤数据库的准确率目前达到了90%,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数据量的增加,这一准确率必将继续提高,也将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更大的帮助。此外,生物学家也能为案件侦破提供巨大帮助,比如通过尸体的各种指标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通过尸体身上的昆虫来判断案发地点、通过尸骨和皮肉等身体信息来确定死者身份等。每一项方法和技术都要求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每一点信息都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帮助。
关键词:
Y两优2号水稻种怎么样?Y两优2号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
谷子是什么?谷子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小麦和水稻的区别有哪些?怎么种植水稻? |
水稻的起源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水稻是在哪里种植的? |
袁隆平杂交水稻最高亩产多少?最新杂交水稻亩产量有多高? |
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方法有哪些?降解农药最好的途径是什么? |
稻田地下害虫防治的方法有哪些?怎么进行水稻田地下害虫的防治? |
水稻苗床如何测试土壤的PH值?水稻土壤测试方法有哪些? |
水稻除草剂有哪些品种?用什么水稻除草剂药最好? |
磷肥跟复合肥有什么区别?磷肥和复合肥能一起使用吗? |
好消息!郑渝高铁万州至巫山段有望在本月内开通运行 |
重磅!2022年福建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正式公布 |
今年高考福建省有21.8万名考生报考 共设221个考点 |
粽盒、粽绳、粽叶和粽馅如何分类?如何做到垃圾准确投放? |
计划到2025年广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 |
广东荔枝 励志之路 |
武清区持续帮扶甘肃省静宁县——200个项目助“远亲”乡村振兴 |
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上新” 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受欢迎 |
种好蟠桃树 收获“致富果” |
东至机收机插保丰收 |
抢抓农时忙“双抢” 确保粮食稳产丰收 |
蔬菜防范超强台风“杜苏芮”技术指导意见 |
蔬菜防范超强台风“杜苏芮”技术指导意见 |
7月2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10个点 |
辽宁东港水稻科技小院揭牌 |
铁岭市耙混秸秆增肥地力 |
2023味动中国—国际食醋产业链博览会开幕 |
提升重庆粮食生产质效 大豆玉米迎来品种“大考” |
三地优质农产品展销 缤纷瓜果香飘申城 |
高起点打造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
种植基地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2022022245号-33
联系我们: 435 226 40@qq.com